百年漂泊终回故土,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

小刘

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开凿于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是我国石窟雕塑发展艺术史中的瑰宝,反映了那段时期生机勃勃的历史风貌,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遭到大规模盗掘。经国家文物局调查和追索,今天(24日)上午,天龙山石窟终于迎来第一件回归文物。

百年漂泊终回故土,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
(图侵删)

历经曲折追索过程,国家文物局会同有关部门促成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祖国,回归原属地。今天上午,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归故土,正式入藏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为迎接佛首归来,文物部门特别推出了天龙山石窟回归佛首特展,不仅汇集了天龙山石窟近一百年的沧桑变迁,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将回归佛首原本所在的第8窟部分景观复制到展厅内,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观感。观众看到这个佛首之后,同时也能感受到它在第8窟中的原始位置和原来的环境是什么样的。隋代是佛教石窟逐渐中国本土化一个重要过渡时期。它是从北齐“张得其肉”的塑像风格到唐代的丰满圆润的一个很重要的过渡时期。

回归佛首原本所在的第8窟北壁紧靠崖体,崖体裂隙比较严重,佛首如果放置原位将难免会有一定程度风化。因此,佛首将在博物馆内永久展出。而展厅内特别设计的灯光和超低反射率的展柜等,将佛首极具魅力的轮廓线条完美呈现。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灏介绍:他的脸是比较红圆,而且眉毛是弯弯的,双眼微闭,嘴角是微微上扬,有一种非常祥和、平静的一个微笑,这个是隋代比较典型的一个造像风格。我想从这种造像上,可以显示出我们隋代佛教造像的一个审美特征,还有工匠的一个高超雕刻技艺。

国家文物局和山西文物部门通过多年调查,发现天龙山石窟共有240余尊造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被盗掘,明确去向的有157件,分布在全世界11个国家,31座博物馆和一些私人的藏家手中。此次回归的第8窟佛首从发现到追索回国仅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

欧洲主要股指开盘涨跌不一_11

没有八冠王广州队!49家俱乐部获足协准入资格

枣庄公安新“枫”采(4)龙泉派出所:不打烊的公安“智习室”

只用一张身份证!日照推出不动产业务“极简办”

港股股票回购一览|32只个股获公司回购

突发!朝韩联络办公室大楼被爆破

汇聚全球英才助推精致发展

美股盘前丨美国3月PPI同比增长2.7%,三大股指期货齐涨

粤电力A:公司现有煤电机组已有部分机组完成灵活性改造并投入使用

望岳谈|山东培育发展都市圈,济淄同城化可以“打头阵”

撞机前通话记录公布:未允许日本海上保安厅飞机进入跑道

HOKA ONE ONE再启“飞常跑量”全国挑战公益项目

百年漂泊终回故土,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伯爵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