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气象条件、各监测点调查数据、棉花种植面积等综合因素,6月11日,山东省农技中心发布我省二代棉铃虫发生趋势预报。预报我省二代棉铃虫中等发生,棉田发生面积约95万亩。
大部分地区发生期较去年同期略偏早,一代成虫盛期为6月10日至28日,6月14日前后进入二代卵盛期,鲁西南地区卵峰日一般在6月22日前后,其他地区卵峰日约在6月25日前后。
预报依据:
1、大部分地区一代残虫量低于去年和常年同期水平。据各监测点调查,各种作物加权平均亩幼虫量在1-96头之间,全省平均38.92头,低于去年同期(44.34头),低于常年平均水平(52.57头)。大部分监测点较常年偏低,仅成武和章丘较常年分别偏高20.57%、18.52%。
2、幼虫发育进度较去年同期略偏早,较常年偏晚。根据各监测点5月下旬、6月初幼虫龄期调查结果计算,1~6龄幼虫所占比例分别为2.15%、10.17%、31.70%、34.60%、13.83%、7.55%。发育进度较去年同期偏早,较常年偏晚(去年同期为2.16%、10.64%、33.85%、35.41%、14.78%、3.15%)。
3、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棉铃虫发生。春季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较常年偏少39.3%,气象条件对越冬代和一代棉铃虫的发生较为有利。据省气象中心预报,6月中下旬,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除鲁西北和鲁北西部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2成外,其他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多,气象条件对二代棉铃虫发生较为有利。
4、棉花长势对棉铃虫发生较为有利,但抗虫棉对其发生不利。据统计,今年我省棉区一类棉田面积占棉花种植面积七成以上,主要棉区棉花长势较好,寄主长势好对棉铃虫集中产卵有利,增加落卵量。我省种植的棉花均为抗虫棉,且抗虫棉生长前期抗性较强,对棉铃虫发生不利。
5、棉铃虫对棉田外作物的危害呈加重趋势。近年来,我省棉花种植面积下降明显,玉米、花生、蔬菜、大豆等棉田外作物已成为棉铃虫主要危害寄主,同时,棉铃虫向非传统棉区扩展危害的趋势也较为明显。
预计6月19日前后,我省各地开始陆续进入防治适期,各地在预防棉花虫情的同时,还要重点监测玉米、花生、蔬菜、大豆等棉田外作物,并及时进行防治。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星
“我要报警!老接到诈骗电话说我是逃犯!”民警:你真是逃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