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为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LPR报价再现非对称性
本次5年期以上LPR报价大幅下降25BP,但1年期LPR报价未调整,从机制上看,在当前“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的机制下,2月初落地的全面降准+1月末的定向降息推动了LPR的下行,但利率调整再现非对称性。
我们认为核心原因在于:
1)5年期以上LPR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定价的参考基准,利率的大幅下降有助于带动居民购房情绪和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尤其是,今年以来地产销售压力继续升温,在去年1月春节效应导致的低基数情况下,今年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及套数仍然出现同比负增长,分别为-4.7%和-1.2%,利率下降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
2)实际利率走高是降息的重要考量因素。1月24日国新办答记者问中,央行提出“合理把握利率水平,继续结合对未来物价变动趋势的判断,前瞻性把握好实际利率水平,保持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我们使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与CPI的差值作为实际利率的度量指标,截至2023年末,数据录得4.16%,较上年末上行186BP,受CPI走低影响,数据明显走高。根据2023Q1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介绍的“我国实际利率总体保持在略低于潜在经济增速这一‘黄金法则’(Golden Rule)水平上”这一原则,不论是从实际利率上行幅度、还是其绝对值水平看都相对偏高,我们认为这是本次LPR下降幅度偏大的核心考量之一。
>>权益市场风险情绪的改善仍需政策协同
2月20日当日权益市场表现相对审慎,我们认为核心原因是1年期LPR调整幅度不及预期,此外,预计未来在货币政策发力的同时,经济修复及市场预期改善的持续性仍有赖财政、产业与货币政策协同的效果显现。
全年看,预计权益市场2024年投资机会在于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切换,上半年传统生产力相对占优,基建、地产稳增长和出口出海性价比红利需关注;下半年新质生产力涉及的大科技、大健康和大制造赛道相对占优。
对于固收市场,此前市场对央行降息预期较强,10Y国债收益率已降至低位,预计本次LPR超预期下降可能使得短期利率水平仍处低位,后续空间受市场风险情绪及权益市场走势影响较大。
>>未来货币政策展望:预计一季度降逆回购、MLF利率概率小,二季度仍有概率
我们认为短期看,受汇率压力的掣肘,全面降息即降低逆回购、MLF利率的概率不高,尤其是在央行近期刚实施“定向降息”的情况下。视线拉长至上半年维度,即相对较长的时间维度内,从实际利率较高的角度考虑,预计仍有降息概率,判断逆回购、MLF利率是否降息核心关注DR007走势,若其持续、大幅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则有降息概率。
全年看,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发挥核心作用,新设工具或聚焦科技创新、数字金融方向。2023年四季度货政报告强调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目前,我国各项再贷款工具已实现对“五篇大文章”领域的基本覆盖,但截至当前,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等工具均已到期,我们认为今年可期待相关领域新设结构性政策工具,方向或聚焦科技创新、数字金融领域。
此外,预计结构上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小微、制造业、民营企业、地产“三大工程”等重点领域,信贷市场司的设立有助于提高货币信贷政策结构性引导效果。
>>风险提示
美国基本面及美元指数强劲,使得汇率承压;若国内经济走势低于预期,可能对货币政策提出更高诉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聊城重点项目半年擂台赛|高唐:创新引领 产业兴县 制造业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