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曲鹏 济南报道
继《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和《暗影中的人》之后,“马里乌波尔”三部曲终结篇《娜斯佳的眼泪》日前由新星出版社引进出版。“马里乌波尔”三部曲是作家娜塔莎·沃丁的亲身经历,也是展现了乌克兰一个世纪流离与动荡的民族寓言,更是人类文明悲剧的全景切片。
《娜斯佳的眼泪》
[德]娜塔莎·沃丁 著
庄亦男 译
新星出版社
娜塔莎·沃丁1945年生于德国战后流离失所者营地。她的父母生于沙俄,成长在前苏联,二战时期,他们被送往德国成为“东方强制劳工”。1956年母亲自杀后,娜塔莎·沃丁被一家收容所收养。她从语言学校毕业后,从事俄语翻译并暂住在莫斯科。1983年,她的第一部小说《玻璃之城》问世,后又相继出版了《我曾活过》《婚姻》以及《黑夜中的兄弟姐妹》《暗影中的人》《娜斯佳的眼泪》。
中国的读者熟悉娜塔莎·沃丁,多半是因为新星出版社推出的中文版“马里乌波尔三部曲”第一部《她来自马里乌波尔》。
娜塔莎·沃丁10岁的某天,母亲出门,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她才得知母亲投河自尽,没能留下只言片语;父亲则酗酒,终日埋首俄语书籍。在那之后,娜塔莎·沃丁才意识到自己对母亲一无所知,唯一知道的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位于乌克兰东南部的城市),1943年作为强制劳工被驱离乌克兰,前往德国。
凭借少得可怜的线索,娜塔莎一点一点地把碎裂的“瓷片”拼接在一起,她发现,这个家族的过往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在《她来自马里乌波尔》中,她用迷人的方式完整还原了一部母亲的个人史、家族史、二十世纪动荡史。虽然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却比虚构作品更魔幻,更戏剧化,也更惊心动魄。
在“马里乌波尔三部曲”第二部《暗影中的人》里,娜塔莎·沃丁开启了寻踪父亲的旅程。《暗影中的人》是娜塔莎对父亲颠沛流离的一生的竭力追溯,同时也是她自己因受家族命运影响而困苦挣扎的真实自述。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亦是几代乌克兰人的世纪悲歌。而战争已经成为这一家人深入血脉与骨髓的历史烙印,亦将永远存在。
母亲自尽之后,娜塔莎渴望过正常的生活,极力想摆脱自己的流离失所者出身、融入德国社会、逃离俄国血统,父亲却将她严格控制起来,禁止她穿红鞋子,打她,想尽办法让她远离德国人的世界。无时无刻不让她感到恐惧的父亲,出生于沙俄时代,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他的一生对于女儿来说一直是个谜:父亲为何坚决不学德语,他自己只会说两个单词,“要”和“不要”?为什么对自己在俄国的前四十年生涯缄口不提?穿过所有沉默,在暗影中的某处,是一段颠沛流离、骇人听闻的历史。在试图寻找理解的钥匙过程中,娜塔莎·沃丁借无家可归又无处可去的经历,书写了父亲的沉默,也书写了畸形父女关系的矛盾和挣扎。
在讲述了自己的家族故事之后,“马里乌波尔三部曲”第三部《娜斯佳的眼泪》将目光聚焦在乌克兰裔清洁女工娜斯佳的身上。娜斯佳似乎与娜塔莎的父母并没有直接联系,但娜塔莎却有意用她的故事补足“三部曲”中东欧普通人历史脉络的当代部分。
1993年的一天,娜塔莎在家里放了一张俄语唱片,身旁的清洁女工娜斯佳突然泪流满面,她这才意识到,娜斯佳是母亲去世后首个和自己产生交集的乌克兰人,她不仅在基辅受过高等教育,还是土木工程师……她是怎么从乌克兰的高级工程师摇身一变成了柏林清洁女工的?为什么没有护照也要去德国?又如何和大学恋人分别,再嫁给了德国的楼房管理员?
《娜斯佳的眼泪》延续了“马里乌波尔三部曲”前两部的脉络,聚焦于一位来德的乌克兰女性,串联起无数东欧人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遭遇,讲述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缝隙与时代转折下,一个人的破碎与一代人的四散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