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山东省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行,今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活动现场展示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展板和“知艾防艾 健康同行”主题创新设计大赛优秀平面美术作品,展播了大赛优秀短视频,为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为济南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授牌。
据了解,山东省自1992年在归国劳务人员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至2020年10月底,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9157例。2020年1月至10月,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374例,较去年同期下降13.6%。整体来看,全省艾滋病疫情持续保持低流行水平,新报告病例数增长趋势放缓。
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全部现存活感染者及病人中,经性途径传播占97.0%(同性传播占67.5%、异性传播占29.5%),经注射吸毒传播占0.7%,其它途径传播占2.3%。2020年1-10月,按现住址统计,全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2374例。新报告病例中,经性途径传播占99.0%(同性传播占69.3%、异性传播占29.7%),经注射毒品传播占0.1%,其他传播途径占0.9%。
受艾滋病影响人群增多,感染者人群构成出现新变化。全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男女性别比例由2009年的2.6:1增到2020年1-10月的10.1:1。年龄多数集中在20~59岁之间,占89.3%;职业以农民为主,青年学生所占比例有所增加,由2007年的2.4%上升到2020年1-10月的4.6%。
据了解,近年来,全省艾滋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艾滋病检测发现能力不断增强。加强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不断扩大检测覆盖面。截至2020年10月, 全省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已达2993个,实现了以县为单位全覆盖,16市疾控中心已全部具备艾滋病抗体确证、CD4+T淋巴细胞检测能力。
稳步推动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工作及药品管理职能移交工作,各市已基本实现抗病毒治疗管理移交到定点医疗机构。积极推进“发现即治疗” 的抗病毒治疗策略,进一步规范抗病毒治疗病例的随访和检测,加强心理咨询和干预,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整体疗效。
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模式持续发力。继续推进第四轮国家级和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新创建2个国家级城市示范区、1个国家级县区示范区,同步开展22个省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利用25个示范区平台探索创新防治模式,解决防治工作重点和难点问题,推动防治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工作稳步提高。明确了 128 家社会组织培育单位,积极推动社会组织申请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2020年全省社会组织共获得建议资助项目64个,位居全国第二位;获得建议资助经费600多万元,居全国第四位。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新悦 报道)
3分钟到场5分钟灭火,微型消防站打通社区应急救援“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