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吃饱饭,就是我的心愿”

小刘

00:55

“让更多人吃饱饭,就是我的心愿”
(图侵删)

视频制作:龙飞

时值盛夏,正午的骄阳似火。

位于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的杂交水稻育种站田里,龙春久头戴黄草帽、身穿工作服、裤脚挽至膝盖,赤足站在泥泞的水田里,弯着腰指导当地农民们拔苗插秧,汗水如雨水般从他黝黑的面庞上淌下。

龙春久(中)在试验田里指导当地农民拔秧。(人民网记者 周晶摄)

龙春久是隆平南亚种子研发中心的负责人,2009年来到巴基斯坦,至今已有14个年头。

每年的5月到9月,当地天气最为炎热。龙春久的研发团队白天头顶烈日,在田间观察记载试验品种性状,晚上“挑灯夜战”,整理当天收集的数据。

“搞农业科研,不能坐在屋子里说大话,要长期在田地里观察、挑选、记载,精心培育种子。”龙春久说,我们的任务是选育出适合当地的杂交水稻品种,并将成熟的水稻种植技术带给当地农民,提高巴基斯坦国内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目前研发中心有12个杂交水稻获得巴基斯坦国家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有8个品种已经进行了商业化运作。“研发中心育种的面积已超过300亩,每年出口大约2300吨杂交稻种,不仅为最贫困人群提供足够的食物,也为青年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龙春久告诉记者。

稻米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粮食品种和出口商品。2022年,该国杂交水稻种植超过1200万亩。

“咱们研发的杂交水稻种子耐高温、耐干旱、耐盐碱,成本低、效益好,很受当地欢迎,已经在信德省20%、俾路支省30%、旁遮普省5%的水稻区广泛种植,每年为巴基斯坦创汇2亿美元。”龙春久说。

因为杂交水稻给巴基斯坦国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龙春久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巴基斯坦的袁隆平”。而他总是谦虚的将自己定为“共建‘一带一路’上最普通的一员”。

龙春久从最初的少量的杂交水稻品种筛选、试验到现在的大量的品种筛选和选育,都带着当地学生全程参与。他先后带出5名研究生,为本地培养了100多名学生,形成了一个优秀的本土育种研发团队。

毕业于巴基斯坦哈里普尔大学的阿姆尔·杰尔,大学期间读的是植物育种与遗传学,现为研发中心的助理研究员,他每天跟着龙春久在试验田里摸爬滚打。“在巴基斯坦,传统水稻每英亩(约合6亩)产量不到2吨,使用中国的杂交水稻种子和改进种植技术后,产量在4吨以上。”杰尔说。

古兰·弗兰德也是龙春久的学生,现在同样是研发中心的助理研究员。“刚开始,不光我,这里的很多人都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是龙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教我们农业知识和技术,还有英语,这让我成长,掌握了杂交水稻培育、移植的多种技能,有了更高的薪水、更好的生活。”弗兰德跟着龙春久学习工作快10年了,从刚开始不会说英语、没有任何农业知识到现在可以独当一面,他的蜕变正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造福沿线国家人民的一个缩影。

随着杂交水稻在巴基斯坦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研发中心每年都会邀请巴方本地员工参观实验基地,进行理论上的培训和实操上的指导,“我们为巴国内培养了上百位农业人才,其中有三个博士来这里学习过。”龙春久说。

作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的见证者、经历者、参与者,一说起杂交水稻,龙春久总有说不完的话。“十几年就做了一件事,对我而言,何其幸运。”站在烈日下的稻田里,龙春久深情地说,“目前我还没有回国的计划,希望继续带动更多的巴基斯坦人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杂交水稻品种,让更多人吃饱饭。这就是我的心愿。”(石晶、龙飞对此文亦有贡献)

港媒:上海把厨余垃圾变船舶燃料

平安资管回应减持汇丰:系长期财务投资,对其长期发展有信心

冷冷冷!预警发布:部分地区降温超14℃

国家统计局:2024年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城镇化率继续提高

年前还得会会老友!青岛男篮开启三连客旅程,面对浙鲁疆场场都是“硬仗”

天元宠物:拟约1亿元投建柬埔寨生产基地项目

山东能源付村煤业公司:抓“内涵”提“颜值”,让安全质量标准化“亮”起来

解码新质生产力丨山东日照:打造国内最大太阳能集热水器产业链

从年入百万到负债几百万 B站顶流UP主亲述被骗1249万

最后一个金融大鳄6

烟台四区:改革执法模式 开展联合执法

至纯科技:拟8000万元—1.6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让更多人吃饱饭,就是我的心愿”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伯爵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