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位于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的青岛华大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一封来自国家科技部的感谢信。
“国家科技部对我们参与疫情防控应急科研项目所做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同时勉励我们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共同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各项工作,推动科研攻关取得更大突破。”青岛华大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倪鸣告诉记者,“这是对我们企业的极大肯定,更让我们备受鼓舞!”
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科技部会同12个部门组建攻关组和专家组,动员全国科技系统开展抗疫攻坚。“我们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承担科技部应急研发计划,派出20人的科研团队,牵头新冠病毒检测一体机的研发工作。”倪鸣介绍,“通过协同研发、共同攻关,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研发立项、原理验证、产品量产工作,实现全封闭一站式核酸提取检测自动化,仪器各项性能均达到设计指标。”
这台基于DNBelab D系列仪器为基础开发的全封闭台式新型冠状病毒快检仪,主要有三个特点:小巧便携,操作便捷,封闭安全。据倪鸣介绍,这台仪器的尺寸分别为长356mm、宽315mm、高258mm,总重量15kg;检测过程中,实验人员只需添加样本和相应试剂盒,手工操作时间仅为2分钟;由于全流程在封闭环境中自动操作,完全避免了外部环境和操作过程带来的污染。
“快检仪实现了从样本处理到结果的自动检测和输出,对实验及人工环境要求极低,可以满足快速移动检测需求,避免不必要的物理隔离和长时间等待,帮助医护人员提高确诊效率,及时监测病情并进行干预治疗。”倪鸣告诉记者。
在当前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华大智造”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据不完全统计,华大智造已为包括湖北、山西、北京、天津、南京、深圳、青岛、石家庄在内的全国30余个省市的抗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去年10月,青岛市发现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仅用1天时间,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就完成扩建,2天完成核酸检测101万例,占全市总检测量1/10;河北省发生新冠疫情后,青岛华大紧急调配抗疫物资,顶着青岛有史以来最大的寒潮,连夜将两组气膜舱、十数台生物安全柜和50万人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物料等抗疫物资调往石家庄,并迅速集结26人的志愿者队伍火速驰援石家庄。
“我们生产的设备还伴随‘火眼’实验室走向全球,支援了瑞典、阿联酋、加拿大、塞尔维亚、澳大利亚等国家,为全球战疫提供坚实工具保障。”倪鸣告诉记者。
据了解,华大智造是全球唯三、中国唯一自主研发量产临床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公司,青岛华大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则是华大智造在中德生态园设立的全资项目公司。项目总投资18亿元,将在青岛布局自主生命科技上游端研发制造基地,研产技术壁垒最高的最新大型基因测序设备(Dipseq)和小型测序设备(E.coli)等生命大健康数字化高端装备。
目前,该项目已利用落地中德生态园的青岛华大现有载体先行启动生产,其中基因测序酶试剂车间已完成设备安装,预计今年3月底前启动项目试生产。“预计2021年,我们将年产基因测序仪及样本制备仪1000套,耗材10万套、酶试剂4500L。届时,将填补山东省生命科技核心工作制造领域空白,打造东北亚医学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高地。”倪鸣告诉记者。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忠德 通讯员 董古月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