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沭县充分拓展“妇女微家”服务功能,搭建“凝”、“领”、“推”、“撑” 四条分线,将“妇女微家”建成宣传教育的培训课堂、助推创业的发展平台、文明风尚的传播窗口、妇情民意的传递纽带,让“妇女微家”成为广大妇女信赖的“贴心娘家”。全国妇联宣传部推广有关经验做法。
“凝”思想,“微讲堂”打造政治引领新窗口。“微家”开设“微讲堂”,为妇联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开辟有效场所。一是讲故事、学理论。开设“微家党课”、“巾帼微讲堂”等,将时事要闻、理论政策等党课内容翻译成妇女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话,让党的创新理论更接地气。二是讲政策、广受益。以拉家常、聊生活、谈心声等方式,讲清楚临沭县乡村振兴、人才招引、招商引资等政策,解读临沭县“工业强县、创新立县、兴农稳县、生态美县、文化润县、民生惠县、善治安县”七大工程,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讲典型、树榜样。常态化学习各级好人、三八红旗手、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事迹,把身边的典型全国最美家庭袁玉荣、郑蕾家庭等事迹广泛传播,激励妇女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领”发展,“微车间”成为家庭致富新平台。“微家”建设“微车间”,致富带头人主动入驻“微家”,成为“微家长”,助力“微”创业,带动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一是送技术、提能力。依托妇女群众高度集中、工作时间相对固定的优势,22名家庭农场主、电商、技术带头人等,免费为妇女开展电商、柳编、绒绣、编织等技术,先后指导2000余名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和获得收入的本领,为妇女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送岗位、创收入。加工点、家庭农场“微家长”们为周边的妇女提供加工场所和培训指导,妇女可以选择在工厂或回家加工,实现灵活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增收、家庭两不误。截至2023年10月,已为全县2万余名妇女提供居家工作岗位。三是送服务、暖人心。有效破解妇女照看、辅导孩子难题,微家购置课桌、椅子、儿童玩具,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和休息的场所,周末和节假日邀请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课后辅导服务,让妇女不仅得到“家门口”赚钱的机会,更让其子女收获了“零距离”陪伴的幸福。
“推”风尚,“微活动”展现妇女群众新风采。“微家”引导新风尚,积极构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基地,展现美丽农家风采。一是美起来,当主角。开展“美在农家”、亲子阅读、家庭教育等主题活动,为广大妇女提供交流讨论清洁家园、美化家居、科学教子的场所,引导妇女栽花种树,合理搭配,扮靓环境,争相美小家、靓大家。二是聊起来,扬新风。设计“午间会客厅”、“茶点时光”等温馨时刻,围绕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寓教于乐地传授夫妻、婆媳、邻里等关系处理,畅谈学习感悟和成长经历、分享家风故事,传承中华民族勤劳、诚恳、朴实的优秀传统。三是舞起来,展风采。“翩翩起舞”、“舞动”等广场舞带头人把“微家”建在锻炼中,组织妇女们在工作之余、茶余饭后,打破因循守旧的生活方式,跳起广场舞,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妇女风采。
“撑”起伞,“微服务”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微家”提供“微服务”,“微家长”积极投身基层治理,在困难群众关爱等服务中贡献力量。一是勤联系,全覆盖。微家长们积极履行“娘家人”职责,为成员提供最细微、最活跃、最贴近生活的活动服务平台,和她们保持密切联系,全县57个“微家”实现成员联系服务全覆盖。二是常关怀,无缝隙。结合“妇女之家”、妇女儿童家园等阵地,通过“微家”为妇女群众传递温暖和关心,于细微处展现妇女组织的涓涓爱心。组织微家成员关注留守儿童,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帮助其打扫卫生,自带食材为孩子做饭,改善孩子生活。三是调纠纷,零距离。“悄悄话”、“阳光角”等在“微家”悄悄兴起,“微家长”们深入妇女群众,聆听妇女姐妹心声,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生活困惑进行“唠嗑式”调解,矛盾、心结都在这个“家”里说,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讯员 房孔芬)
能攻能抢!王哲林15中8拿下20分13板1断2帽 11前场板
国家邮政局:督促指导邮政快递企业对医疗物资邮件快件进行特殊标记、重点保障及优先投递
第二届“德州市诚信农产品(食品)”评选结果公布 15种农产品上榜